• 连接人,信息和资产

    和百万人一起成长

  • 2023不良资产大会昆明站

    400+产业端、资产端、处置端专业人士齐聚,2023不良资产大会火热报名中!

万科,在悄悄抄底!

外部局势动荡撞上政策严调控,房地产市场开启周期性下行。

作者:陌爷

来源:陌爷地产圈(ID:gh_6e6c6fd48723)

2021年必然是房地产优胜劣汰的整合元年。

外部局势动荡撞上政策严调控,房地产市场开启周期性下行。

房企内部一方面战略性收缩,另一方面,抓销售抢回款,集中应对债务刚兑。

回归理性后,开发商才慢慢明白,当下的土地市场并没有赢家。

而应该做的恰恰是在短暂的窗口期内高筑安全垫,解决生存和长远发展问题,等待春暖花开。

其次,在现金流合理且充裕的前提下,静候抄底机会,从而精准伏击。

万科在三年前的口号“活下去”,在如今颇有些味道。

01

前50强房企爆雷频频,而恒大作为导火索,已然给到监管层一定的系统性风险的警示作用。

明年的融资额度适度放开挪到今年用,是监管当局能够想到且有效出台的政策。

然而,当下房企的爆雷颇有一泻千里之势。

泰禾、富力、恒大属于奄奄一息的。

蓝光、协信、鸿坤、苏宁置业等已然板上钉钉。

对于这两类其实并不可怕,因为风险早已被市场所慢慢消化。

在资本市场,周期是可以缓冲甚至是烫平创伤。

然而,潜在的一批在生死边缘挣扎,且很有可能集中爆发的房企才是对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。

诸如当下:

1、陷入美元债生死困局的花样年

2、遭遇“中秋劫”的新力

3、资金链紧绷且债台高筑的阳光城

4、陷入裁员风波的“世界500大”绿地

5、陷入永续债风波而开始“卖卖卖”的雅居乐等。

房地产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,发生债务违约后的自救能力是极差的。

因为高周转的模式特点,让大多数房企并不愿意碰触产生持续现金流,但培育时间长、资金沉淀大的优质资产。

很多地产项目在项目开发前期早就被通过信托、基金等融资手段掏空。

所以,很多开发商压根没有家底,这是最为可怕的!

也是房企容易爆雷的根本原因。

02

房地产,没有白衣骑士,只有精准伏击,伺机而动的抄底!

细数行业内擅长收并购的房企:

融创目前资金链紧张,已经全面停止拿地,正处多事之秋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世茂还在忙着消化福晟的资产包,应接不暇。

阳光城更不必多说,坊间很多项目甚至开始断臂求生。

而当初喊着“活下去”的万科,最近确是动作频频。

先是“接盘”泰禾、华夏幸福,再是“兜底”蓝光。

早在远洋接盘红星资产包之前,万科就作为最早一批深度接触的开发商。

只是口刁手辣,肥瘦相间看不上。

去年同期,万科成为泰禾的“白衣骑士”,以24.3亿元购下泰禾19.9%的股份,“有条件地”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。

5月下旬,常州万科将蓝光旗下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.17%的股权收入囊中。

6月下旬,万科又并购了蓝光温州新蓝置业有限公司100%的股权,资产包内涉及20.65亿元的宁波海曙地块。

6月末,万科又收购了蓝光位于石家庄和重庆的两处项目,成交对价约为5亿-6亿元。

7月27日,万科趁机接盘华夏幸福位于南京江宁的孔雀城上元府项目。

万科的高明之处在于,想买鱼又不想出太多高价,等鱼快死的时候,才是最好的砍价时机。

而现阶段,频频爆雷的开发商都在密切接触万科,企图“老大哥”的出手。

据万科内部人士爆料,万科的并购团队今年以来一直很忙碌,项目接连不断,货架上摆卖了待研判的项目。

颇有一些凡尔赛的味道。

03

21年是房企的偿债大年,却屋漏偏逢连夜雨。

据统计,今年到期债务规模达1.28万亿,处于2019-2023年之间的偿债高峰(22年偿债规模预计0.9万亿)。

而面对严格的调控政策,下行的市场环境,如果销售和回款承压,那么必然会给财务和经营造成冲击。

恒大的案例说明了没有“大而不倒”,蓝光告诉了压死骆驼真的只需要一根稻草。

而真正能够抄底且精准伏击的开发商必然是能够穿越周期的。

注: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资产界立场。

题图来自 Pexels,基于 CC0 协议

本文由“陌爷地产圈”投稿资产界,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,谢谢!

原标题:

加入特殊资产交流群

好课推荐
热门评论

还没有评论,赶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