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纪最缺你这样的人才!
作者:政信三公子
来源:政信三公子(ID:whatever201812)
大家好,我是三公子。
有读者添加微信后联系我,反馈买的定融产品被经侦介入了,原因是定融产品募集并放款后:
私募管理人要求融资的平台公司再从其中返出3000万元,借给管理人使用。
这让我想起了电影《让子弹飞》里的情形:骗到老百姓的钱后,三七分账。
做业务久了,李逵见过,李鬼也见过。
曾经有私募找过我:某某区城投已经被兄弟们整体托管了,从人员到财务,一应事项全由兄弟们说了算。
要不要来做笔融资?拿到钱,兄弟们嘿嘿嘿嘿。
这地方分管领导得有多么窝囊无能又多么利欲熏心,才能做出让猴子管桃园,猫咪看鱼塘的事情来。
回到这笔定融产品,坐标居然不是西南网红第一楼,而是苏北某经开区。
翻了一下读者发来的尽调报告和推荐材料,有些热泪盈眶:
买定融的投资人真是太好骗了!
百度上粘贴复制点园区介绍,连财务报表都没有,更别提分析了,随便罗列几个不知道哪里扒的数字算逑。
从面上看,这款产品的要素还是过硬的。推介材料里,浓墨描绘担保人主体评级AA+,又有2倍土地抵押。
仔细一看,不由得笑了。担保人在融资人的股权里仅占1%,另外99%股权归属园区办公室。
担保人所属的某经开区算县处级单位的话,经开区下属的某园区就是科镇级,某园区办公室就是股级。
从股权比例上看,担保人占的1%就是意思一下,融资人的实际管理都在乡镇下面的股里。这样的担保效力,他敢盖,你敢信吗?
没有歧视乡镇平台的意思,苏南某些乡镇级平台比全国很多区县级平台还要实力雄厚。
但是融资人的总资产规模只有3个多亿,说明乡镇可以提供支持的资源很有限。
现在脑补一下相关画面:
在一场醉醺醺的酒局里,几瓶茅台下去,私募悄悄对乡领导耳语:干他一个小目标。
乖乖,好大一笔钱。到账后,大家三七分。到期后,我再续发一笔,你就不用还啦。
多么幸福又美好的画面。
临到期了,续发不了了,乡领导也急了,要求私募还3000万。
私募两手一摊:抱歉,花了。要钱?鱼死网破!
我个人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定融产品的。
原因很简单:
(1)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良莠不齐。
不要提什么“信托同款”,这只是形似而实非。
信托有详实的尽调清单,务实的风控手段,丰富的既往经验,严格的规章制度,在交易文本的设计上就会应对好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。就算出现催收,信托可以协调的资源也更多。这就是持牌金融机构的力量。
内行都明白,业务的核心从来是抓手。有的抓手是真的,有的抓手就是忽悠投资人的。真的抓手,有的可以体现在文本上,有的却隐含在交易背后。
地方金交所只是个“通道”的概念,取缔定融只是早晚的问题,定融产品的管理人往往是缺位的。
(2)投资人的群体不同。
能花100万买信托的人,属于中产,抗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,也比较理性,有判断能力。
而花10万20万买定融的人,真的是一腔热血的偏信了什么“政府信仰”就拿着血汗钱和养老钱冲进来了。如果产品出问题,这帮投资人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就真的可能受到严重冲击了。
不够理性的人,如果做出什么极端的情况,谁来担责任?谁又担得起责任?
(3)管理人的信用不同。
如果你是政府,违约排序时,先保央企,后保国企,再保持牌民企,再看关系亲疏慢慢排队吧?
但是,否定定融,并不是否定做定融的人。
我也有些朋友,原来是做三方财富的,有自己的募集团队。后来成立了私募公司,开始涉足定融。
他们在过去和信托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,在市场上久经考验,饱受阵仗,学到了健全的风控体系,也锻造了优秀的管理能力。
他们的产品募集全部是直销,很少做渠道。对自己的客户足够了解,甚至把定融产品的募集范围全部放到融资人的属地,靠专业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力来赚钱。
我觉得这帮人,并不比持牌金融机构里的人要逊色,甚至更接地气,每个人都是多面手。
就算不做定融,他们做什么都是既能赚到钱,又能让客户满意的。
政信的市场还是太浮躁太粗糙,很多人眼中的筛选标准只有区域、评级和土地这三项。
当然,最后,他们多数情况下,会把这三项也放一边,然后选那个收益率最高的。
这和在漂亮和贤惠之间选凶大的一个道理:难道天天吃奶吗?
关于政信业务,不管是吴胜利的《李二狗城投催收记》还是我写的《金融圈2020跨年故事集》,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,提的都快吐了,各位读者可以回头翻看。
当我刚入行的时候,有次和狗哥聊天。我自吹自擂说:这关系,那关系,上九天揽月,入五洋捉鳖,手到擒来,平趟四海。
狗哥沉吟片刻,微笑着对我说:三公子,多做点能学到新东西,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吧。
2023年7月22日-23日,诚邀您拨冗莅临。
拿包+尽调+处置+法拍+精华案例全解析!
做好不良资产,学这一门课就够了!
2位深耕该领域的大咖老师领衔主讲,用特殊机会投资视角拆解困境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中的巨大机遇。
系统提升资产投资、经营、处置实操技能
全面掌握最新结构化融资技能!
还没有评论,赶快来抢沙发吧~